因為自己是純母乳寶寶
從小到大沒喝過奶粉、含過奶嘴
當得知母乳的好處與牛奶的缺點後
懷孕開始 我就下定決心哺餵母乳
不僅大手筆添購擠奶器
更費盡心思找尋適宜餵母乳的工具~

法國蜜月團友榆剛升格媽咪
向我大力推薦這本---母乳最好
我迫不急待訂購了敗讀~

雖然許多孕嬰雜誌、奶粉公司文宣都有母乳相關知識
但這本母乳最好卻是完整的介紹母乳的好處、哺育方法
並解答了許多關於餵母乳的疑惑
對於想餵母乳的媽咪而言
真的是一本實用的小書

不過理論與實際畢竟有所差異
每個媽咪、寶寶的狀況也不相同
因此還希望真正餵母乳的媽咪們可以分享、交流經驗

本書分為
認知篇--母乳是上天賜予的最完美食物
              介紹母乳的營養與餵食母乳的好處
行動篇--指導從懷孕到產假結束上班後餵母乳的方式、技巧
               以及注意事項
營養篇--介紹哺乳媽媽的營養補充、寶寶副食品添加原則
               促進奶水的秘笈
挑戰篇--針對不吸奶的寶寶提供解決之道、離乳時間、媽咪和寶寶的睡眠
特殊寶寶篇--針對黃疸、過敏、唇顎裂等特殊寶寶的補味方式
疑問篇--解說各種餵母乳常見問題做解說
分享篇 --收錄了幾篇哺乳媽媽的心路歷程

書中重點摘要
一、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
       任何配方奶都無法取代母乳的營養
       尤其是初乳 更是寶寶的第一劑預防針
       餵母乳的寶寶更健康、聰明
       同時可以減少媽媽罹患乳癌、卵巢癌、骨質酥鬆症的機會
       另外 親餵母乳 更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二、餵母乳的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
        1.出生後一個小時內即刻開始哺餵母乳
           有些書認為產後兩、三天才會分泌母乳
           但本書認為剛出生就應該讓寶寶開始吸吮
           反而可以促進分泌
           且剛出生寶寶餵容量很小 不用擔心吃不飽

        2.零到六個月,純哺餵母乳
           六個月內完全不用添加其他食物
           若寶寶沒有生病 連水都不需要額外補充

        3.六個月後開始添加副食品
           把握添加副食品的時間
           可以避免離乳後寶寶不吃其他食物
           (當年我斷奶時,娘親可是費盡心思餵我其他食物啊~~)

        4.持續哺乳母乳至兩歲或以上
           母乳到寶寶兩歲時 依然有其營養價值

三、哺餵母乳注意事項
       1.寶寶吸奶方式要對
          寶寶必須含住乳頭、乳暈,像含住拳頭一樣才能正確吸到奶

       2.頭兩三週不要使用奶瓶
          如果寶寶吃過奶瓶、奶嘴
          因為比吸媽媽的奶輕鬆 可能會拒絕自己吸奶
          所以最好在六到八週後再開始使用奶瓶
          減少乳頭混淆的機會  

      3.愈早哺乳愈好,寶寶想吃就餵
         出生後盡早哺乳,同時避免脹奶的不適 
         頭一個月的寶寶一天餵時次數約 8-14次
         寶寶肚子餓、有尋乳反應時就可以餵
         不要等到寶寶哭了才餵

      4.餵越多、分泌越多
         母乳的供給會和寶寶的需求逐漸達成平衡
         因此越常餵自然會分泌越多
         (這點媽媽也是過來人 再三告誡~)
         所以無法親餵時 一定要擠出來
         否則不僅會脹奶、發生乳腺炎
         乳量更會減少

      5.哺乳期媽媽營養要均衡
         避免煙、酒、刺激性食物
         若吃了某樣食物後 發現寶寶特別煩躁、不舒服
         可考慮停止該食物

四、脹奶的解決方法
      1.盡早餵乳
         並且確認寶寶姿式正確 有確實吸到奶

      2.繼續讓寶寶多吸
         如果無法吸時 需要擠出來

      3.冷敷或熱敷
         餵奶前可以考慮冷敷或熱敷
         冷敷不可碰到乳暈 以免影響噴乳反射
         熱敷不宜太久 過度會使血管充脹
         可用生的綠色高麗菜敷在乳房 可以減輕腫脹
         但兩小時或葉子黃掉要更換

      4.浸泡溫水或淋浴
         用臉盆裝溫水浸泡乳房、輕輕搖晃
         利用重力讓乳汁容易流出
         或是淋浴時以熱水衝背 並輕輕按摩乳房

看來 哺餵母乳真的是一項大工程
希望虎兒會乖乖喝我的奶 別讓我太辛苦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kie3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